联系方式 Contact

杭州红帮裁缝非遗总部

杭州总部电话:18858122808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188号之江饭店二楼

网址:www.hongband.cn

搜索 Search

红帮裁缝介绍

2014-6-21 12:25:27点击:

“红帮裁缝”介绍

“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红毛”最初是对荷兰人的称谓,后来泛指欧洲人。在老上海,“红帮”指的是西式的服务业或修造业。 “红帮裁缝”是近现代中国服装史的主体,它有一条长长的历史轨迹,在老上海提起宁波人,很多人立即就会想起当年那些在上海滩扬名立万的“红帮裁缝”。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创立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1简介编辑

近代和现代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国人的服装开始从峨冠博带的袍服制演变为轻便实用的西式服装。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裁缝群体,他们顺应历史潮流,突破传统模式,致力西服研制,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就是开一代新风的宁波“红帮裁缝”。

2起源编辑


鸦片战争后,宁波辟为 “五口通商”口岸,来了不少蓝眼睛、红头发的洋人。宁波人习惯上称他们为 “红毛人”,于是为 “红毛人”做衣服的那一帮裁缝,也就被称为“红帮裁缝”。
早在18世纪末,宁波人以 “三刀” (剪刀菜刀、剃头刀)为主体的服务性行业,已涉足日本横滨。1921年出版的 《上海总商会月刊》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清嘉庆年间,鄞县姜山孙张漕人张尚义,学了裁缝手艺没法糊口,被迫改行在渔船上帮厨烧火。一次,因遇海难,渔船漂至日本横滨,被当地水兵救起。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张尚义凭借裁缝手艺,寄居码头靠修补救生衣度日。他看到港区内有不少俄国渔民和荷兰客商都穿西装,就趁补衣之机,将洋人的西装拆开,做成样板,学习裁制,渐渐熟能生巧,成为制作西服的高手,于是回乡带儿子创立了 “同义昌”西服店。张尚义的生意越做越大,又在日本东京神户开设了分店。并多次从横滨返回故乡,带着奉化江畔的宁波人,一批接一批东渡日本,经营裁缝生意。
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横滨组织同盟会宁波裁缝根据孙先生的意愿,以日本士官服为原型,改制设计了早期的中山装。虽然这套中山装不同于后来的形制,却迈出了中山装成为 “国服”的第一步。 旅居日本的张肇扬,是孙张漕张氏的第四代传人,现在东京帝都饭店和横滨山丁汀开洋服店。
横滨中华街的 “隆新”洋服店,原名 “隆兴”,是历经四代人经营的一家百年老字号,创始者为镇海人刘忠孝。 “隆兴”在日本颇有影响,曾为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要人制装。当年的“隆兴”还是宁波红帮裁缝在日拓业的一个联络站。从上海宁波启程的红帮高手踏上日本国土时,都是先在那里歇脚、聚首、中转、交往,解决立足问题,然后继往开来,开创新一轮事业。
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1928年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员题名录,其中旅居日本,在横滨东京神户等地洋服店供职的有15人。
以上种种,都是宁波红帮裁缝在日本起源的依据。

3成名编辑

如果说红帮裁缝的起源在日本,那么,红帮裁缝的成名在上海
1843年11月,襟江带海、拥有开阔腹地的上海对外开埠,逐渐成为东方大都市。一方面,远隔重洋欧洲人猛增;另一方面,国内的洋行买办、银行高级职员、富家子弟、社会名流等追随时尚,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股 “西装热”。
宁波自从辟为通商口岸以后,风气开放较先,又与上海近在咫尺,这股 “西装热”

名闻遐迩的上海“荣昌祥”店主王才运

自然影响到了宁波。70多年(截止2011年)前的 《鄞县通志》记载: “海通以外,商于沪上者日多,奢靡之习,由轮船运输而来……往往时式服装,甫流行于沪上,不数日,乡里之人即仿效之,有莫之能御矣。”
宁波地狭人稠,尤其是红帮发祥地鄞奉一带,人口增长造成的人与有限自然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宁波人一向有到上海谋生的传统。 “西装热”给聪明能干的宁波裁缝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纷纷涌入上海滩。一时间,开张的西服店号如雨后春笋。从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在钜鹿路开设上海第一家西服店 “和昌号”起,到1950年的50余年间,上海的西服店多时候达710余家,而宁波人开的就有420多家,占总数的60%。 1910年,奉化江口王溆浦人王才运挥洒大手笔,与两位同乡合股,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今南京东路)与虞洽卿路 (今西藏中路)交汇处 (现上海 “一百”位置),开设了当时最豪华的三层十间门面的 “荣昌祥”呢绒西服号。经精心经营,使 “荣昌祥”成为上海滩名气最大、服务最完善、信誉最可靠的专业服装店,王才运本人也被推选为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长和上海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副会长。
清末,在上海宁波裁缝,应革命志士徐锡麟之请,全部用手工工艺,制作了一套西装,这是中国人在国内所做的第一套西装。20世纪初,“荣昌祥”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导下,改进了中山装外形,将其定型。
上海,还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西服著作。作者顾天云,1883年出生于鄞县下应。他15岁在上海学裁缝,满师后东渡日本,在东京开设了 “宏泰”西服店。数年后,顾天云飞渡重洋,先后考察了欧美十多个国家,遍搜图册,列访名师,冥钩博罗,孜孜以求,积极吸纳新的款式、新的成衣技艺和经营经验。1933年,顾天云在上海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西服裁剪指南》。
顾天云在著书立说的同时,还协助上海市西服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王宏卿等,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

4拓展编辑

宁波红帮裁缝在申城创业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同属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宁

、苏、锡、常。例如,苏州最早的西服店是1879年宁波人李来义开设的 “李顺昌”西服号,“李顺昌”所在的天赐庄也成了苏州西服业的起源地。后来,李来义的两个儿子又分别开设了南京“李顺昌”和扬州“李顺昌”。时至今日,南京“李顺昌”仍打着当年的旗号,是南京乃至江苏省的百年名店。
鸦片战争后,广东宁波开禁较早,在天津与外国通商之前,广东与宁波两帮就不断从海路赴津。宁波裁缝凭借宁波帮在天津的根基,早在19世纪末就在那里悄然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中西裁缝聚居地 “小白楼”,宁波的红帮裁缝红极一时。小白楼的“江厦里”,居住着西服高手何庆锠等上百个红帮裁缝,以致天津人后来将江厦里称为 “裁缝里”。
1905年,哈尔滨正式开埠,大量外国侨民尤其是俄国人纷纷涌入。从那时起,善于抓住机遇的宁波裁缝便从上海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中俄杂居的海参崴……当年,在海参崴的中国街上,裁缝基本上都是宁波人。
1906年,鄞县姜山人李玉堂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新记西服行,十余年后一跃成为京城最著名的西服店,曾为许多名人和许多国家的领事馆人员制装。据北京市商会西服公会的有关档案记载,当时北京全市入会的西服店共22家,其中宁波人开办的18家。红帮进京后,引发了款式创新、面料创新、工艺创新和店堂创新,创建了一批享誉京城的老字号。 宁波红帮裁缝在 “九省通衢武汉,在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西部地区,在港澳台东南亚地区,都获得了成功的拓展,取得了非凡的业绩。
此外,宁波服装博物馆建立10年(截止2011年)来,还在山东半岛济南烟台青岛威海湖南长沙,以及四川重庆等地发现了红帮裁缝七八十年前的创业经历。

5技艺编辑

有一则 “书屑偶拾” 《成衣匠的诗外功夫》写道:某家仆人去为主人定做衣服。

红帮裁缝中的一部分,以做“改良旗袍”见长

宁波成衣匠询问他家主人的性情、年纪、状貌,以及何年得科第,独独不问尺寸。仆人觉得奇怪。成衣匠告诉他: “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衣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这种有别于单纯的量体裁衣的 “诗外功夫”,正是艺术所推崇的 “神形兼备”的境界。
清末社会变革,奉化江两岸的红帮裁缝兴起,替代了昔日的中装裁缝。他们做西服的 “诗外功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定制西服大大小小有100多道工序,中山装有40多道工序。大致上可分为量体、裁剪、试样、定样、缝制、检验六个环节。
人的躯干和四肢千差万别,从头到脚各个部位的尺寸和比例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量体是裁缝的一项硬功夫。红帮高手不但能根据顾客的身材将衣服尺寸量准,还能在特殊情况下凭一双眼睛 “以目测代量”。早在20世纪初,上海的红帮名店为顾客制作服装时,就能根据顾客看中的外国电影中的名角服饰,依样复制;也能从国外进口的月季簿中模特的摩登打扮,移花接木成为国人的时尚衣着。他们为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制作的服装,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夸奖。

6红帮高手编辑


红帮裁缝工作室

原北京“红都”服装店第一任经理余元芳,1964年的一天,被周恩来总理安排到钓鱼台国宾馆,目测来访的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王子,为他们三人做大衣、西装。余元芳不露声色,在一旁仔细观察后,默默记下三人的每一处尺寸;过两天送去三套服装,西哈努克一家穿上后又惊又喜,拍手叫绝。西装的立体裁剪有别于中装的平面裁剪,要讲究人的体形,穿出人的气派和风度,而且还要通过巧妙的裁剪,弥补顾客身材的缺陷,其难度可想而知。
再拿试样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做考究的西装和中山装,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入门不久的新手,要想做出来的衣服与顾客身材一模一样,穿上后非常合身,必须进行半成品试穿。一般试穿二三次,难度大的需四五次,有时甚至不惜将样衣当场剪掉,为顾客再度免费选料,重新缝制,以求得顾客的满意,树立商店的信誉。 为提高技艺,不论师傅还是徒弟,都苦练基本功。例如,他们针对西服面料厚、辅料硬的特点,通过练习“热水里捞针”、“牛皮上拔针”等特殊功夫,来提高运针的速度和力度。业余时间还刻苦进修英、俄、日、德等多种外语,以更好地适应一些西方侨民顾客的要求。
过去宁波人有句老话: “天下三主,顶大买主”。红帮裁缝在讲究技艺的同时,十分重视无微不至的服务。除了一般商人都会注意的和气生财、笑脸相迎之类生意经外,红帮裁缝还有他们的许多独到之处。 例如,客人来店定做衣服,记住他的姓名、地址、职业等信息,更要记住他上次定做过什么衣服。心中有了底,他下次再来时,你在接待时就可以谈及上一次衣服的款式、面料等,同时介绍区别于上次衣服的花色料子。这样,他一定既高兴又佩服,新的生意又可成交了。碰到顾客进店后突然下起雨或雪,当他起身回去时,你要撑开雨伞,送他上车。
每逢春秋两季,店里给做过衣服的老顾客一一发信,告诉顾客现在是换季之时,新货已到,恭候您的光临。信中并附上面料小样,注明品质特色、流行情况。顾客收到这样周到热情的信件后,多会及时回信,或亲自来店。

7精神编辑

回顾宁波红帮裁缝风尘碌碌的历史,发人深思。它不仅填补了中国服装史上的空

白,更是一个宝贵的品牌形象。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取精用弘,红帮是一个群体,是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开拓者;红帮又是一种精神,它凝聚了宁波帮的创业精髓。毋庸置疑,红帮精神释放的能量,已成为宁波服装大市弥足珍贵的财富。
宁波红帮裁缝的贡献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开创了中国服装史上的诸多第一— 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套西服、中山装,第一部西服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经历了“横滨港习艺、上海滩成名、沪宁线延伸、京津城引领、东三省跨越、大武汉创优、大西部倾情、东南亚拓展、港澳台溢彩、三江口奉献”的创业历程。 红帮裁缝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经营方法,是他们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尤其是他们强调的西服制作的 “一对一”人性化服务,在工业流水线大批量成衣的今天,尚属凤毛麟角,分外可贵。这样精工细作做成的西服,实质上已超越了单纯服装的含义,而成为一种美轮美奂的手工艺品,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